《中國經濟周刊》 記者 周瑞峰 編譯
歐洲的公司正深陷40年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和通貨膨脹,還要面臨新的沖擊:工資上漲,和工人罷工的威脅。在這個財報季,問題已經凸顯。從聯合利華,到雀巢,再到歐萊雅,歐洲的一眾大企業都警告稱,在勞動力市場緊張的情況下,由于工資談判艱難,2023年可能不得不進一步上漲。
(截圖來源:彭博社)
彭博社稱,在生產率幾乎停滯,歐元區一些國家以及英國進入衰退的情況下,工資要求可能會給公司帶來額外的壓力。雀巢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克•施耐德(Mark Schneider)表示,在未來幾個月里,工人的工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。“在大多數國家,2023年的工資談判將在今年冬季和明年一季度展開。”
10月份歐元區的物價平均上漲10.7%,創下歷史新高,而二季度的薪酬僅較上年同期增長4.1%。工會正在尋求彌合差距,而熟練勞動力的短缺給了他們談判的籌碼。鑒于就業市場收緊,皇家倫敦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級經濟學家梅勒妮·貝克(Melanie Baker)表示,“不會對工資的進一步上升感到驚訝”。
如果工資通脹進一步惡化,索迪斯集團(主要從事餐飲和后勤服務)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和阿霍德德爾海茲(主要從事食品零售和電子商務)等零售企業將最容易受到人工成本上升的影響。雀巢和聯合利華等集團也希望在大多數市場進行勞資談判。
其他公司已經在處理罷工問題。近期,空客公司的員工在德國不來梅的一家裝配廠游行,要求加薪8%。代表390萬制造業工人(包括許多空客公司的員工)進行談判的冶金行業工會(IG Metall)認為,公司需要提高工資以滿足工人不斷上漲的能源開支,目前歐元區的能源支出比去年高出40%以上。作為回應,代表空客、梅賽德斯-奔馳和大眾等公司的雇主協會表示,公司也捉襟見肘,沒有多余的利潤發給員工。
金屬行業雇主協會的總裁斯特凡•沃爾夫(Stefan Wolf)表示,企業也受到了通脹的打擊,“沒有可供分配的利潤增長”。然而,德國最近決定將最低工資提高22%,這可能會鼓勵工會的行動,同時加劇整體經濟的通脹。
10月份,歐洲央行第二次上調了一項關鍵利率,并暗示未來將進一步加息。但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•拉加德(Christine Lagarde)警告稱,即使借貸成本上升引發溫和衰退,也不足以控制物價。
據路透社報道,11月1日,拉加德對媒體表示,歐洲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穩定物價,歐洲現在的主要任務是穩定物價,應動用一切可用手段實現這一目標,使通脹率回到2%。她強調,即使歐元區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,歐洲央行也必須繼續加息以對抗通脹。
總部位于柏林的經濟智庫DezernatZukunft的董事總經理菲利帕•西格爾-格克羅納(Philippa Sigl-Glöckner)說:“對很多行業來說,今年上半年很容易,因為它可以將價格上漲傳遞出去。”盡管聯合利華等公司確實實現了創紀錄的漲價,但它們的材料和運營成本并沒有全部轉嫁給消費者。彌補利潤率的下降將是一項挑戰。西格爾-格克羅納表示:“全球需求正在減弱,消費者不會接受價格進一步上漲。”
不過,這種壓低加薪幅度的理由,可能不會得到工會的認可。過去一年,這些工會看到,企業將創紀錄的價格漲幅轉嫁給了消費者,但銷售受到的影響卻有限。比利時經濟智庫Bruegel的副主任瑪利亞•梅得齊(Maria Demertzis)說:“既然我們開始明白通脹將持續存在,那么就會存在巨大的漲薪壓力。家庭失去了如此多的購買力,以至于任何一次工會罷工,壓力都會遞增。”
對于消費品牌而言,工資談判的前景微妙。像雀巢和聯合利華這樣的公司會受到密切關注。據悉,聯合利華去年在工資上的開支為51億歐元。即使是小規模的全球加薪也可能抹去數億歐元的利潤。
一些公司試圖解決這個問題。英國食品零售公司森寶利今年將一線員工的工資提高了7.9%,并提供免費食品和商店折扣?;瘖y品巨頭歐萊雅集團表示,公司正在批準高于通常水平的加薪。
對于索迪斯等商業服務公司來說,風險也很高。由于與客戶的合同通常是提前幾年簽訂的,他們面臨著員工薪酬預期超過預算預期的巨大風險。索迪斯一直難以填補職位空缺,尤其是在美國,勞動力短缺推高了工資水平。
加薪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,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。例如,去年達能97737名員工中有24%在拉丁美洲,那里的通脹令人咋舌。另外26%的員工分布在歐洲,那里的通脹程度較小,但工會實力較強。這意味著,公司加薪不僅要考慮地區內的問題,還要考慮地區之間迥異的經濟狀況。達能首席財務官于爾根•埃塞爾(Juergen Esser)表示:“我們將按不同國家,具體情況具體分析。”
編譯自彭博社、路透社
一審:何穎曦 二審:崔曉萌 三審:周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