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經濟周刊》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
11月22日,A股市場“中字頭”股票突然旋風驟起。為什么?此事與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“2022金融街論壇”的一番講話相關。易會滿在談到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時指出:對資本市場從業者而言,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設好、發展好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。
如何建設好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?易會滿的回答是:我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,堅持兩點論、辯證法,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,在遵循資本市場一般規律基礎上,更好體現中國特色,走好自己的路。同時,易會滿提出了幾個希望“大家討論”的問題。什么問題?其中第一個就是“上市公司結構與估值問題”。易會滿提出:“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們的市場體制機制、行業產業結構、主體持續發展能力所體現的鮮明中國元素、發展階段特征,深入研究成熟市場估值理論的適用場景,把握好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,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,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。”
誠如易會滿所言:“估值高低直接體現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認可程度。”正因如此,“上市公司尤其是國有上市公司,一方面要‘練好內功’,加強專業化戰略性整合,提升核心競爭力;另一方面,要進一步強化公眾公司意識,主動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,讓市場更好地認識企業內在價值,這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應有之義”。
易會滿提出“發展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”,同時也針對上市公司、尤其是國有上市公司估值問題提出思考,應當說,難能可貴。但值得注意的是:一些大型證券公司就此發布報告,簡單機械地將易會滿的談話和“中字頭”公司股價低估聯系在一起,提出“中字頭”公司股價具備一定的價值修復空間,同時認為這是“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”的要點。
那些長期低迷的“中字頭”股票是否存在價值低估問題?“中字頭”股價估值修復是否應為“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”的基本特征?首先我們應當肯定:一些“中字頭”公司股價確實存在低估問題,而易會滿提出“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”也非常重要,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定價的核心問題。
但提出這樣的命題,是否意味著資本市場資源刻意向某一類公司傾斜?甚至去瘋炒相關的股票?回答應當是否定的。
第一,A股市場確實應當“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”,但這必須是尊重股票市場一般規律的前提下。那一般規律是什么?股價估值高低應當更多取決于公司的質量,以及與之相匹配的成長性預期,而不應以公司是否帶有某些標簽為依據。第二,當今世界科技為王,最能有效支撐科技發展的股權資本非常稀缺。在此背景之下,中國的那些高風險偏好的股權資本應當以支撐科技進步為重點,而絕不該是大炒概念。
正確的認知應當是:不管它是什么性質的上市公司,資本市場都能不偏不倚地給出應有的估值。這才符合“兩點論、辯證法”,才符合堅持“兩個毫不動搖”的基本要求,才符合易會滿所說的:“支持各種所有制經濟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。”
問題是,一些“中字頭”公司股價確實存在低估問題,市場修復其估值有什么錯誤嗎?沒什么錯誤。但有沒有更好方式?我看有。比如中國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,養老“第三支柱”急需快速發育,但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:鑒于中國正處于低利率時期,固定收益類養老投資品收益偏低,產品過少。但恰在此時,中國股市上存在低估值的“中字頭”公司股票,這些股票是否可以通過“養老第三支柱”成為全民共享的優質資產?
如果我們的“中字頭”公司能夠強化現金分紅,而國家能給這些股權投資類“養老第三支柱”產品以免稅待遇,隨著這些養老大機構的逐步參與,股價也會緩緩上漲,估值也會緩緩修復,不僅可使全民分享安全收益,而且會長期支撐A股市場平穩上行,這不恰恰可以體現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人民性?
在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過程中,我們或許更應強化對全民財富增長的關注,通過全局性的、戰術性的綜合設計,實現在共同富裕前提下的全民財富有效增長。所以我們說:低估值的“中字頭”股票可堪大用,如果昏頭昏腦地炒作,反而會失去善加利用的重要機會。
責編:姚坤
(版權屬《中國經濟周刊》雜志社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)